中国政府网   吉林省人民政府网   四平市人民政府网
信息报送    站群导航      登录        注册   
关闭

市直

区(县)

双辽市人民政府 梨树县人民政府 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市林业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安排

来源: 日期:2021-12-21 15:33

2021年以来,全市林草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两山”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省林草局工作安排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推动大规模国土绿化、生态资源保护、林草转型发展等重点工作再上新台阶,工作成绩得到市委、市政府和省林草局的充分肯定。

一、国土绿化再上新台阶

    全面推进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快速启动实施第三个十年绿美吉林行动,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进程。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造林绿化51.8万亩(其中新造19.8万亩,补植补造32万亩),累计投入资金6751万元。重点推进“一保护、三攻坚”,即黑土地保护全面落实,力争完成城区绿化攻坚、乡村绿化攻坚、廊道绿化攻坚。今年9月向国家林草局申报四平市林业局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

“一保护”:聚焦黑土地保护,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以农田防护林网修复完善为重点,致力于高标准生态屏障,采取恢复新建、采伐更新、修复改造等方式对全市农田防护林网进行营造提升。今年春季全市农田防护林建设完成1.4万亩,完成率129%。

“三攻坚”:城区绿化攻坚。对建成区街巷路、居民小区、公园等地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全领域增加绿地面积。城区共栽植金丝柳、三角枫、糖槭、五角枫、卫茅、火炬树、果树等各类乔木88146株、灌木173866丛。乡村绿化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道路绿化、庭院美化相结合,全市完善提高绿美示范村58个。ƒ廊道绿化攻坚。加快消灭“光板道”,全力打造美丽乡村精品廊道示范带,树种严格要求采用胸径3公分以上的良种杨、柳树壮苗,每侧栽植双行以上乔木,两侧修边沟、建树台,每个县(市)区新增30-50公里精品廊道,全市共打造206.31公里;每个乡镇新增3公里精品线路,全市共新增199.8公里。

二、资源保护开创新局面

林地请收成效显著。开展四平市巩固“十三五”成果、持续开展“十四五”林地清收还林工作,全面排查“挂画地”、“小片荒”,全市排查面积11809.3亩,清理回收林地9912.3亩、还林7375.4亩。强化森林质量提升。注重科学种植和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加强森林抚育,改善林分质量,大量栽植红松-阔叶混交林,抚育面积26.61万亩。全面落实天然林保护和停伐政策,全市84.8万亩天然林得以休养生息。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工作。全面系统排查和整治自然保护地内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问题,高标准完成整改地块植被恢复。全面抓好湿地、草原生态系统建设。完善森林资源档案和动态监测体系,建立湿地联动机制,严厉打击破坏湿地生态违法行为,整改完成3处。贯彻落实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全面禁牧16.2万亩,完成有害生物防治7万亩。各项行动圆满收关。一是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涉林信访举报案件28件,办结25件,阶段性办结3件。二是森林督查58个疑似变化图斑全部核查,5块点位涉嫌违法正在立案查处。三是打击毁林专项行动成果显著,全市办理非法采砂破坏林地、违法建筑改变林地用途、擅自野外用火、非法放牧、盗伐林木、擅自开垦林地等行政案件共232件,罚款金额174.36万元。推进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组织开展全市林业与国土“三调”数据对接,集中力量排查国土认定非林地和非林地权属林地,全市排查地块6.98万个,排查面积25575.1公顷,确认有林木地块数量4.36万个,确认林地面积13624.09公顷,排查出全市非林地权属(交通、水利、住建)的林草资源面积为3899公顷。

三、应急减灾和野生动物保护筑牢新防线

全市林草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严格落实“十个到位”的防火要求,巩固4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成果,实现全年无重大森林草原火灾,2021年7月获全省连续4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先进集体。有害生物防治成果明显。完成有害生物防治“四率”指标任务,全年防治面积4.8万亩,防治率99.9%。抢前采取春季检疫执法行动和检疫告知等多种有效措施,成功将松材线虫病疫情抵御在外。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效显著。全年救助野生动物32次,救助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15只、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只。

四、林草改革迈出新步伐

加速我市林长制全面推行步伐。立足我市森林资源发展,结合四平实际拟定《四平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及相关制度内容,于11月29日筹备召开全市林长制工作部署动员会议。组织全市林长制业务培训,年底前完成网格划分、编制林长一张图,指导各县(市)区谋划网格长、巡护员、一林一警划分,组建林长制办公室队伍,年内完成林长制组织体系构建。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市国有林总场山门林场开展现代林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试点单位,5年建设期,每年投资313万元,现已完成房屋改造和防火中心改造等工作;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建设市本级财政投入1140万元,已于今年9月验收正式投入使用,应用于森林防火、资源管护等方面,逐步推进“感知生态 智慧林草”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所有事项均列为“最多跑一次”事项,权责事项由74项调整确认为69项,市级审批事项24项,均纳入“无差别全科受理窗口”。全年办理行政许可94件,提前办结率达97.22%,群众满意度100%。

五、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产业项目有序推进。万亩榛子产业园项目:投入资金282万元,栽植榛子示范园500亩,营建榛子、红松立体经营果林540亩,一般榛子林补植10000亩。龙凤园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年初投资18.2万元完成龙凤园公益性公墓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因改变林地性质建设公墓不符合法律规定,省林草局关于建设公益性生态安葬区试点方案暂未通过,我局只能暂缓推进,且时刻关注,政策允许第一时间启动建设。塔子山建设:助力市文旅局做强红色文旅产业,加强塔子山森林资源管理,投入资金56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栽种玉簪花、月季、杜鹃、山杏、青扦云杉、鸡心果树7.5万株(棵),新增石椅、深水井等基础设施。入规入通攻坚克难。全市林业系统排查近409家涉林企业,重点培育的涉林服务业企业均未达到入统标准。伊通梨花谷森林康养基地2021年营业收入562万元,正与当地发改、统计部门联系尽早通过入库审核。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林业经济运行指标中林木的培育和种植、竹木采运、林产品采集产量不同程度浮动,全市木材采运出材量12.8万立方米,林产品采集量达2.4吨。预计到2021年底,全市林业年产值将达到6.1亿元,同比去年增幅11.7%。

    六、党建工作上升新高度

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总要求,突出强化政治建设统领,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抓机关、抓基层基础,突出服务中心、助推发展,全面提升全局党建工作质量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全年理论中心组学习12次,领导干部讲党史专题党课6次,举办读书班5班次,赴基层林场开展宣讲活动3次。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全力推进造林绿化,强化黑土地保护,打造美丽乡村精品廊道示范带,帮助社区、学校植树添绿,关心关爱空巢老人和困难职工,深入乡村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助力农户增收,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纪律作风建设创新开展“强党建,转作风,奋战100天,实现全年工作圆满收关”活动,确定5大专项行动14项重点任务,定期督导落实;落实“一岗双责”,增强干部廉洁意识和服务意识,严防不作为、慢作为等不良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推动全市林业迈上新台阶

七、存在问题

(一)造林空间逐年缩小。由于近年造林力度持续加大,加之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政策现状和因粮价高升而导致的农民“抢种”现象,林业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国土绿化空间很大程度受限。

(二)产业发展基础弱。我市林业产业主要集中在一产,培育涉林服务业企业少之又少,入规入统难度较大。

(三)生态环境历史欠账多。生态环境历史遗留问题主要集中在国土“三调”数据对接存在差异,林地丢失,非法侵占林地耕种、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等林缘矛盾仍然存在。

(四)干部素质有待提升。林业干部队伍逐年老化,副科级以上平均年龄49.8岁,基层干部职工文化素质偏低,机构改革后干部队伍多由转隶人员补充,林业专业干部匮乏。加之森林公安转隶,林业行政执法压力突增,执法队伍需进一步完善。

八、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全市林草工作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生态强省建设,不断提高国土绿化美化水平,突出抓好保护、修复、发展、治理、支撑五大体系建设,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引领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平贡献坚实力量。

    (一)坚持党建引领

坚持把党建工作摆在首位,将党的领导贯穿工作全过程。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持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全面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以党建带动干部职工素质提升,为落实各项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二)全面推行林长制

以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林草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为核心,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重点推进林长制职能平台建设,形成“三区三屏三廊一网”生态格局,2022年6月前全面建立林长制。

(三)突出生态建设

全面启动实施第三个绿美吉林行动,以水源涵养、农田防护、防风固沙为主线,加快道路、河流、村庄、城区等重点区域绿化进程,加大全民义务植树力度,全面提升森林生态功能。2022年全市计划完成造林绿化10万亩,其中包括:修复完善农田防护林2.6万亩,营造防风固沙林2.9万亩,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护岸林及护路林等防护林3.7万亩,村屯绿化0.8万亩。改善提升绿化村屯79个,新增绿化村屯29个,每个县(市)区新增20公里精品廊道,每个乡镇新增3公里精品线路。科学实施森林抚育,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06万亩。

(四)强化资源保护

一是强化森林保护。全面完成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做好疑似图斑核查和国土“三调”对接,巩固我市森林资源总量不减少。启动我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落实森林资源发展目标责任制是强化草原保护。严格落实草原禁牧16.2万亩,完成有害生物防治6万亩,完成草原围栏1.92万亩。三是强化湿地保护。完善四平地区湿地名录,做好湿地日主题宣传。四是强化自然保护地建设。2022年6月前完成半拉山国家级森林自然公园、二龙湖省级森林自然公园勘界立标。五是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利用省级专项资金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普查,统筹推进野生动物救助站建设。

    (五)深化林草改革

一是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成果。依托欠发达国有林场与现代林场建设,争取省级资金530万元,逐步完善国有林场基础设施,积极探索成立林发公司,全面推动国有林场转型发展。二是强化标准林业站建设。争取省级资金90万元,新建3个标准化林业站。三是促进林草产业转型发展。重点推进万亩榛子园间种红松果林项目建设,预计投资517万元。大力推进林业科技创新,重点谋划长白山珍贵树种种质资源基地建设。积极争取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建设项目,拟申请国家投资1398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49万元。争取秦皇岛恒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设未来世界野趣乐园招商引资项目,探索建立林发公司,积极创收解决国有林场资金缺口,加快我市林业入规入统步伐。四是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加大力度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加快林业产业转型发展,拓宽就业渠道,增强造血能力,防止返贫。

(六)提高治理能力

一是强化依法管理。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提高执法能力水平,形成合法合规、规范有序、上下联动、内外协调的综合行政执法机制。严厉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提升审批服务质效。统筹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等工作,坚持“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切实提高办事群众中的获得感、满意度。

(七)提升保障能力

一是提高防范森林草原火灾能力。严控措施,确保全年无重大、特大森林火灾发生,森林火灾控制率在5公顷/次以下,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1‰以下,森林火灾查处率在85%以上。消除林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着力解决中广核区域存在的林电矛盾,确保林区安全稳定。二是提高林草有害生物防治能力。全面推广无人机卫星遥感监测研究及推广示范,构建网格完善、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监测预警、检疫预灾、防灾减灾三大体系,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3‰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2%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81%以上,种苗产业检疫率达到10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