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平市国有林总场山门实验林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独自驻守在高高的瞭望塔台之上,用目光默默地扫视着无垠的林海,随时准备捕捉并报告任何潜在的火情,他们的名字叫做森林防火瞭望员,是森林防火战线的排头兵,也被誉为“森林的眼睛”,这个职业被普遍认为是全球最为孤寂的工作之一。山门实验林场森林防火瞭望塔,位于四平市铁东区山门镇莫家村南山海拔约281.4米的山顶上,被称为“吉南第一哨”。1980年建哨以来,先后4任瞭望员接力在该哨所守哨,共在40多本登记簿上记下11000余次“无火情”信息。林区连续74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
一种使命,诠释林业人的坚守与传承
森林的春天,是美丽的季节,也是防火瞭望员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的时节。
“全方位观测,无火情。”5月8日中午12时11分,经过一番仔细的防火瞭望后,第4任瞭望员王忠武在《值班日志》上认真写下观测结果。寒来暑往,厚厚的《值班日志》积累了几十本。
“历年来火情比较多的是农林交错地段。”王忠武指着瞭望塔东边的一个山头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瞭望员,得有从林海中找到烟点的能力。这里每座山头的名字,他都烂熟于心。2年来,每天频繁瞭望,尽管单调枯燥,但每一次他都认真细心。
美丽的森林对游客而言是美景,对哨所瞭望员而言却是沉甸甸的责任。风干物燥,森林里树木有时遇火即燃。每到这个季节,望远镜就成了瞭望员不离身的物件。瞭望员每天都要频繁登上瞭望塔观察火情,十几分钟环视一下四周,在高火险时段,24小时在塔上瞭望,观察是否有火灾险情,午饭、晚饭都是在塔上完成的。
如今,林区已形成山头有监控、地面有巡护等森林火灾预防体系。科技在进步,值勤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工作性质没有变,瞭望员们心里的“防火弦”没有丝毫放松。
在“吉南第一哨”,“传承”是历任哨所瞭望员说得最多的话题之一。在该哨所历任瞭望员名单中,有2任是夫妻哨,其中,第3任哨所瞭望员宋国力与妻子郭凤英,两人成为该哨所首任夫妻哨,并一守就是7年;第4任瞭望员王忠武与妻子赵敏成为第2任夫妻哨,目前已坚守2年多。
传承,不仅在哨所之上。哪怕离开哨所,他们惦记最多的事依然是护林。他们当中前3任瞭望员都已青春不再,均离开了哨所,但回想激情燃烧的岁月,依旧心潮澎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正是凭借着一腔赤诚,4任哨所瞭望员始终坚守在哨位上,接续守护,不负青山。“吉南第一哨”瞭望员用传承宣誓:守山护林永远都有接班人。多年来,该哨所瞭望员累计传送信息1万余份,记录监测数据2万余条,发现、扑救森林火情10余次,用精准判断筑起绿色屏障。
以苦为乐,彰显林业人的奉献与担当
森林防火是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春秋两季是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市国有林总场山门实验林场施业区内有悦龙岭、塔子山和山门风景区,还是林农交错地带,春秋两季天气干燥,风力较大,也是游客入山踏青、游玩、采集山野菜人员最多的时候,森林防火工作压力较大,因此,突显了森林防火瞭望员工作的重要性。
阳春三月,其它地方已是春回大地,但莽莽林海依然是白雪皑皑、寒风刺骨。即便是穿上厚重的棉衣,也难以抵御寒风的侵袭,瞭望塔建在林区地势高的地方,风力、温度要超出地面,以前这里没有水、没有电、没有网、没有成型的车道,而在“前辈”瞭望员的记忆中,上世纪九十年代,从山脚背着粮食、蔬菜,在几乎长满偃松的间隙登上山顶,“最快也要两个小时,慢一点、没那么陡的路要折腾四个小时。”为了减少用火,瞭望塔上没有加热食物和饮水的锅灶,只能用面包和凉水充饥。
初春和深秋季节,站在瞭望塔上,寒风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面包和冷水尽管填饱了肚子,却成了“透心凉”,多年的瞭望,这种生活已是家常便饭,每次有人问瞭望员瞭望工作的感受,他们都一笑了之。对工作他们不斤斤计较,也从没有向林场提出过特殊待遇,在这个岗位上,一直默默地坚守和奉献着。
近年来,在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同支持下,哨所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不仅通了水、有了电视机、连了网络,还修建了直达哨所的沙石路。然而,哨所瞭望员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依然不多。艰苦没有消磨意志,更没有动摇当好“森防卫士”的决心,历任哨所瞭望员困难面前不低头,将奉献镌刻在万倾林海。
面对危险,方显林业人的坚强与勇敢
瞭望员的工作看似单纯,其实是很危险的。每年的初春和深秋,是森林防灭火工作的紧要关头,这个季节,山高风硬,寒气袭人。也是这个季节,山中老鼠、蚊虫、毒蛇开始泛滥,时常还可以看到野兽出没,尤其是毒蛇更为猖獗,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毒蛇咬伤,如果不及时处理,严重了会危及生命。
担任瞭望员,既要克服大风、寒冷的侵袭,又要时刻保护自身安全。2023年3月中旬,瞭望员宋国力在下塔时,由于踏板湿滑,不慎从4米高的平台附近的通道踏板滑落地面,胳膊、腿多处擦破,棉大衣撕开长长的口子,对此,他没有吱声,第二天一如既往的回到工作岗位。由于长时间吃面包、饮冷水,落下了胃痛的病根,一到防火期,治胃痛的药从不离身。所有历任瞭望员,不知被蚊虫叮咬了多少次,每逢阴雨天,被蚊虫叮咬的地方还出现红肿和瘙痒等后遗症。面对工作环境的艰苦,岗位的危险,他们没有退缩,像青松一样昂首挺立,像钉子一样钉在岗位上不动摇。
甘愿孤独,突显林业人的坚韧与执着
瞭望员的工作看似轻松,实则是很单一很枯燥很孤独的,与生活上的艰苦和危险相比,更难耐的是精神上的孤寂。每年要有5个多月的时间生活在塔台上,过着原始人一般的生活,没有家人、没有朋友、没有社交……除了山还是山,除了树还是树。白天看烟,晚上观火。高高的山顶,周围十几公里以内没有人家,常年以哨为家、以树为邻、以鸟为伴,“家”里最“丰盛”的就是枯燥和孤独,风声变成了他们驱散孤独、寂寞的天然音乐。每天24小时不间断瞭望;刚开始从事瞭望工作时,他们经常辨别不出是烟火、低云、旋风带起的尘土,特别是刚下过雨后,森林笼罩着一层薄雾,常常分不清是烟还是汽,远近距离也常判断出错。经过不断学习研究和常年累积的经验,使他们有了双慧眼,哪里冒烟,哪里有火点,一看便知道,他们熟知山林地形,了解山色与温度变化,在日复一日的枯燥中,他们将自己融入了山林。
每逢佳节,是万家团圆的美好日子,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日夜坚守,专心瞭望,从不离岗,只为守护山林的安全。艰辛的付出换来丰硕的成果,他们在平凡得再不能平凡的森林防火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做事,换来了辖区森林防火安全,赢得了领导和林区群众的肯定和赞誉。
像这样的瞭望塔在全市一共有3座。目前4名瞭望员,在工作环境十分艰苦条件下,面对着孤独与寂寞,默默地坚守在不足十余平方米的瞭望台上,为确保实现全省连续45年、全市连续75年无重大森林火灾,以顽强的、超出常人的毅力和责任感,恪尽职守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是森防战线最可爱的人。